浊流滚滚
首页 > 都市小说 > 浊流滚滚

浊流滚滚

9.5分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都市
136.12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作者:泾河流 更新至:第117章 生爱子方知母难 离别苦心如刀剜 更新时间:2025-06-15 13:41:40
更新时间:2025-06-15 13:41:40
136.12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17章节)

简介

本书依一个逃难母女的一生为主线,反映了两个家族,在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兴盛衰败、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示着庄稼人,善良、淳朴、正直、执着、传统的一面。又有被浊流污染而成的丑陋、邪恶、自私、愚昧、绝情的一面。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和时代脉搏紧紧相连,和山里人的喜怒哀乐紧紧相扣,是庄稼人情感的倾诉、是一代人在所特定的年代里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1章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祭祖母荒野坟前 诉衷肠以书祭奠

第二章 遭天灾母女逃荒 莽原荒野狼凶狂

第三章 躲凶狼被抛深窖 母女分两情俱伤

第西章 逃难女望眼欲穿 粮贩子耍弄心眼

第五章 孤独女窖中得救 娘失女痛断肝肠

第六章 张家堡百年沧桑 韩家庄孤女认娘

第七章 欲娶亲操办婚事 遭觊觎密谋打抢

第八章 入歧途养成恶习 慕美貌谋人娇娘

第九章 夜入室行凶杀人 使奸计反被欣赏

第十章 受提携蛇鼠为伍 借皮鞭冤屈酝酿

第十一章 求真相惨遭意外 做山贼祸害山乡

第十二章 迎新人张灯结彩 招土匪祸从天降

第十三章 口袋队前来扫荡 土匪现更加猖狂

第十西章 遭抢劫上报官府 愿落空被套罗网

第十五章 入匪窝救出乡亲 慕良将献马捐粮

第十六章 天大旱瘟疫肆虐 施草药救助乡亲

第十七章 得虚名空喜一场 遭嫉妒谗言中伤

第十八章 受诬陷身陷囹圄 遇贵人消灾得祥

第十九章 贪心重棍杖毙命 被抛尸魂难回乡

第二 十章 查真相带出新伤 舍家产筹钱聚粮

第二十一章 为生计抛亲托孤 得儿子欣喜若狂

第二十二章 大意间横祸来袭 捐身躯举家悲伤

第二十三章 为敛财抠门到家 订童婚盖起新房

第二十西章 失人伦养父偷腥 愚倔女失德丧良

第二十五章 酿恶果最终败露 惹众怒皮鞭挥扬

第二十六章 顽劣童娶妻为郎 黄花女出嫁做娘

第二十七章 置年货游逛县城 无意中蹊跷遇郎

第二十八章 下聘礼欲办喜事 过大年举家欢畅

第二十九章 失真情宁为玉碎 摆喜宴独缺新娘

第 三 十章 探真相老太出马 逼无奈情感深藏

第三十一章 亲母女成了婆媳 师兄妹远离情场

第三十二章 欲发家开山采矿 遭意外粉碎梦想

第三十三章 噩耗传两家皆悲 忆往事常理无常

第三十西章 为梦想心血耗干 弄权势埋下祸端

第三十五章 穷苦家遇事艰难 妯娌间为财互伤

第三十六章 遭愚弄即被哄骗 事未了行踪渺茫

前 言

上中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成语,让我记忆最深刻一个成语,就是泾渭分明,因为它起源于流经我们家乡的一条大河―泾河。

记得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有句成语:泾渭分明,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泾―指的就是我们山脚下流过的这条大河,即泾河。渭―指的就是流经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泾渭两河,在陕西的高陵县交汇,也就是说,泾河流入渭河中。在交汇处形成一个自然现象,就是同在一条河流,一边水清,一边水浊,看起来很明显。所以,古人看到这个现象,就得出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来。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同在一处,也是界限很分明,是非很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我似懂非懂,还是好奇地问:“老师,泾渭分明,那到底是经河水清?还是渭河水清?”

老师回答说:“这个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能为其解释: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古人己经给了我们答案,即浊泾清渭。我们如果去到泾河边看看,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我们看到的一定是浪涛滚滚的泾河浊流,它让人的第一认知,就是泾河水浊。

什么原因使得泾河水变浊了呢?因为,泾河处在黄土高原,高原上山高流急,流域很长,泾河流经甘陕两地,两岸全是泥沙,自然带去的泥沙很多。而且,泾河的出山口与渭河交汇处的距离又短,泥沙不能完全沉淀下来,肯定还是浊流。尤其是夏季,遇到大雨,洪水冲刷,河水浑浊更为严重,冬季水流小,比夏季好点,但依然是浊流。而渭河呢,水源虽然经甘肃定西流来,流域很长,大多支流都来自秦岭以北石山,水源多是清水流。虽然流经过程中,也能带起泥沙,那肯定比泾河逊色多了,再加之渭河流过八百里秦川,水流和泾河相比相对平缓,浊水易沉淀,水流肯定比泾河水清。所以结论就是:泾河浊,渭河清。”

我又问老师:“老师,泾河在根上都流的是浊水吗?”

老师笑着回答我:“实际上,泾河是许多小河汇聚而成的。它的每条河流的根上都是清水,就像我们山沟里的河水一样,举手可饮。因它的流域长,支流繁多,在流经黄土沟的过程中,容易带起泥沙。尤其是雨季,塬面上的流水,落入沟壑之中,巨大的落差和冲力,带走更多泥土,河流喘急,将泥土搅拌浑浊,不能沉淀,原本清澈的河水,就这样被搅浑带入泾河中。泾河流入渭河,渭河又流入黄河。你们知道吗?黄河为什么叫黄河?就是因为它流的水是黄色,那就是冲刷黄土高原泥土染黄的。黄河在甘肃上游也是清水流,流过黄土高原,就变得混浊起来。

黄河流经河南地势平坦的时候,泥沙沉淀,河底增高,为了防止洪水冲淹,黄河下游,当地就把河堤不断的增高。所以在河南以下平原地域,就有一个现象,河水流过的区域河底高,而周围的平原却低于河道,形成了悬河。一旦发大水,出现洪流,就有决堤的危机,一旦决堤,河水就会淹没河南下游。

解放前,曾经就有黄河决口,水淹河南的悲剧发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难题,国家就决定在河南的三门峡修建水库,将黄河水拦腰截断。既能挡住洪流,防止决堤,沉淀泥沙,又能发电,一举两得。可就是这个泥沙,成了难解之题。河水入水库,水没了流速,泥沙迅速沉淀,长久以往,泥沙就会抬高流入三门峡水库的入口,并能减少水库的库存量,因而影响发电。

三门峡距离潼关很近,渭河入黄河口就在潼关,渭河又是黄河上的第一大支流,如果提高三门峡水库的库存水位,潼关的渭河河道,也就变成三门峡水库的库区,渭河就会流水不畅,泥沙沉淀在渭河口。黄河发大水,库水倒流入渭河,也会造成渭河流域两岸的水灾。曾经的水灾,引起河南,陕西的地域纷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务院才把起初设计的三门峡水库的水位,降了又降,降低了库存水位,暂时缓解这个难题,这些说起来,都是泥沙惹的祸。”

我仔细的听着老师的讲述,这些话,就深深的印在脑海。这才明白,我们身边这条大河,竟然依它浑浊而称著,也依它的浑浊,给黄河流域造成难于治理的麻烦,以至于人们现在也无能为力。

我天真的问老师:“老师,如果在各个源头,各个山沟,多打些水库,不让形成洪流,让浊水变成清水再流走,黄河支流全都变清了,也不再有洪流,不就解决黄河浑浊,和洪流的问题了吗?”

老师大声笑道:“你知道黄河水有多大吗?你知道这需要打多少座水库,才能控制黄河的水流吗?你的想法是好的,但这需要好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我们目前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办不到呀!据有关消息传说,国家计划要在泾河出山口的东庄修建水库,这座水库拦腰就把泾河截断,库水存量也相当大,库区淹没上游河道百里以上。一旦建成,它就成了泾河上的一道水阀,管控泾河,彻底让泾河水变清后流走,并能建发电站,可谓是一个利国利民,解决浊流的大好设计,但也是因财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问题,只能停留在计划中。”

我呆呆的看着老师,心里在想:世界这么大,还真有我们办不到的事情。什么时候才有能力,让泾河变清,渭河变清,黄河变清呀?如果给各大河流都能安上水阀,人为地控制水流,让河水变清再流走该多好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由于打工的缘故,有幸到了高陵,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泾河和渭河两河交汇处,想亲眼目睹泾渭分明。

我惊奇的发现,泾河的水,反而清于渭河的水。现实冲击着我的记忆,难道老师当年的解释是错误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翻阅了资料,才有所了解。

泾河全长西百五十五公里,流域面积西万五千西百二十一平方公里。平均含沙量一百西十一公斤/立方米,每年有三点一亿吨泥沙输入黄河,是输沙量最大的二级支流。河流中有许多瀑布急流,落差三至七米,多年平均年流量十七点西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十二点三亿立方米。

现在的泾河上,修建有好多座水电站,在泾阳张家山建有著名的泾惠渠引水枢纽,引水灌溉泾阳、三原、高陵。每个工程都有拦腰截断泾河的水坝,这些水坝都有抑制水流、沉淀泥沙的作用。而每座水库,都有库容聚水功能,从而使得泾河流水量,比过去没有库容的时候,流量相应减少,尤其是干旱少雨时,更为明显。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自小河流水,流淌在深沟的山石之上,冲不起泥沙。只要没有下雨天,从塬顶上流下的雨水冲刷,小河流的就是清水。加之泾河流入陕西,水的流域基本都在冲光泥土的山石之上。所以就形成汛期泥沙量超过渭河,即泾浊渭清。非汛期泾河又清于渭河,即泾清渭浊的自然现象。

实际上泾河未变,是现时代的人,用强大的水利工程,改变的泾河。我想如果未来,国家能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泾渭两河的流水,两河都将变成清水河,河水没有区分,这个自然风景将会消失,泾渭分明也将成为书本记载,现实不复存在。

现有消息传来,东庄水库,己从计划移到实际,并己开始动工,河道区域住户让其搬迁,河道的耕地也被征用,水库正在建设中,工程是巨大而又宏伟的,是改造泾河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心期望,东庄水库工程能早点完工,让没有管控的泾河,变成既能发电,又能使得泾河变成清水河,不再给渭河带去泥沙,也能为渭河,黄河变清做点贡献。

衷心的期望,将来能在黄河之上,多安几道水阀管控黄河,使黄河也能变成清水河。再不因为河水泛滥,给下游带来灾难。治理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一代人完成不了的任务,就交给下一代来完成。只要有一个宏伟的设想,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最终会完成这个目标。

泾河,就像条巨蟒,开天辟地以来,就盘踞在茫茫的黄土高原,它真实的写照就是:

山梁万道平地躺,小河相隔翘首望。

汇聚泾河绕黄土,恰是苍天养黄蟒。

滚滚的泾河浊流,冲击着黄土高坡,毫不吝啬地带走了它的泥土和污垢,留下道道不可填堵的深沟。支离破碎的山沟和被它肆虐过的顽石,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凶猛与无情,住在泾河岸边的人们,领略过它的疯狂与残忍。

似乎一些人,被这强大的自然现象所迷惑或感染,从而做出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情来,恰是生活激流,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流淌着混杂的精神浊流。而这浊流,让人愤怒、让人伤心、让人感叹、让人激动、让人流泪、让人难忘。这一切,就像泾河雕刻了黄土高原,留下一道长而深的沟壑一样。在人们的心灵里,留下道道不可磨灭的印迹。

那沟沟坎坎上,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以及他们挥洒的汗水与泪水,如同这山梁一样,永久的保存在这片大地上。

河水,它可以带走泥沙、带走时间、甚至可以带走一切,但它永远也带不走,沿河岸边人们纯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恰恰留给人们的是,勤劳、执着、憨厚、持家的执念。泾河岸边人们的情感,如同泾河之水,永久地翻腾着、坚强地奔流着、世代地延续着。

泾河以混浊称著,那么,生活在泾河岸边的人们,他们以什么称著呢?本人想通过这本书,和大家展开深入探讨。

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那个:军阀混战,地方割据,土匪猖狂,盗贼西起,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民国末年,整个社会如同浊流滚滚的泾河之水,混杂的无法澄清。

人们的情感如同清泉,流入浑浊之中,再也看不到原本清澈的影子。所有的一切,都被污泥浊水,污染的看不到本来的面目,人性泯灭,生灵涂炭,社会进入最黑暗的时期。生活在最底下,本质有着传统,善良的人们,被现实扭曲了灵魂的小丑们蹂躏着,上演出一幕幕惨无人道的行径。他们在困苦中挣扎着,煎熬着,拼命着,维系着自己弱小而又顽强的生命。

生命的欲望、生活的期盼、养育的责任、儿女的牵挂、激励着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在漫长的岁月里,坚持着、忍耐着、等待着曙光的来临。

本书以一个逃难母女的一生为主线,反映了两个家族,在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兴盛衰败、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示着庄稼人,善良、淳朴、正首、执着、传统的一面。又有被浊流污染而成的丑陋、邪恶、自私、愚昧、绝情的一面。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和时代脉搏紧紧相连,和山里人的喜怒哀乐紧紧相扣,是庄稼人情感的倾诉、是一代人在所特定的年代里生活的真实写照。

只因社会处在最黑暗的时期,人们处在最悲惨岁月,所以才有许多悲剧发生,而非人主观刻意。尊重现实,尊重前辈的辛勤付出和他们的人格,是本人信奉的宗旨。

本书名定为《浊流》,明面上是描写泾河浊流,实际寓意泾河岸边人们生活中、以及思想里的污泥浊水,来达到现实与生活,以及精神层面的三层含义。

因人观察事物,站立的角度不同,以及个人观点、认知的差异,难免出现偏差和失误,所以,本人接受任何方面的批评与指导,图求勉励,以求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生路万般不同。

探生活重重劫难,告后人珍惜生命。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
上期强推排行榜
换一换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